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,看完了同龄人范冰写的《增长黑客》,作者出书时,年纪轻轻,已是成绩斐然,他曾任职盛大创新院,担任「WiFi 万能钥匙」产品经理。
读完之后,对AARRR漏斗印象较深,书中有关增长黑客的工作,都是围绕着AARRR漏斗来开展的。
何为增长黑客
与预想的不同,本书并不为难普通读者,并没有涉及繁杂的数据分析。整体行文较为友好,有IT科技媒体的风格。
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增长黑客的由来:
2012年4月,Andrew Chen发表了《Growth Hacker is the new VP Marketing》首次提出了增长黑客的概念。
在外行眼里,他们就像是极客、发明家和广告狂人的混合体。
这里的黑客,并不是一般常识所认为的,是入侵计算机系统,谋取不当利益的危险分子。黑客的含义,更多的是指不走寻常路的科技发烧友。
AARRR漏斗
产品增长是Growth Hacker的核心任务,根据不同阶段用户参与产品的行为,拆分成了 AARRR 转化漏斗,即Acquisition(获取用户)、Activation(激发活跃)、Retention(留存)、Revenue(收入)、Referral(口碑推荐传播)。对应着五个模块,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,不少提及的产品,当下活得并不好,比如作者参与过的“约TA”等。这说明了,一两个招式并不是整个产品生死的关键,只有产品符合PMF(Product&Market Fit)的前提下,才适合谈增长。
A/B测试
精细化地数据分析,根据数据来驱动增长,A/B测试是增长黑客的一大利器。书里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案例,体现了A/B测试得出的反常识结果
案例一:HubSpot注册表单页
营销公司HubSpot,在注册表单上增加了一位女性微笑的照片,以试图丰富页面和增加亲和度。但测试效果不符合效果,转化率降低了24%
案例二:奥巴马的竞选网站“Change”
原先,”Change”上呈现的选举视频,远不如奥巴马的全家福照片,后者对选举支持率的提升比前者高出40.6%
当然了,书里的阐述还是浅显,只是一笔带过。但是A/B测试通过对照试验,用数据验证假设,也是符合心理学的实验精神的,能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。
Talk is cheap,show me the code
书中所讲的案例,涵盖面广,够典型,但阐述也略浅,属于有用之作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下一个5年,10年,也许AI会给产品带来变革,那AI时代的产品该如何增长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绝对不是看看案例,写点总结就能做到的。对我而言,还是要参与实战。
就像作者,虽然毕业没几年,但实战经验丰富,是一个创造者,比如,他从小学开始用 Dreamweaver 搭建网站,中学时编写共享软件被《大众软件》,大学开发塞班手机上的校园社区等等。
问号:增长黑客的职业道德
在后记中,作者谈到了增长黑客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。但在第3章《用数据抓取“借鸡下蛋”》小节里,他曾提及自己参与过交友产品“追TA”,团队在冷启动时,为了在社区中伪造真实用户,爬取了唱吧上用户分享的头像。
不知道这一举措,是否经过了版权方的允许?又如果版权方允许,书中介绍此法,是鼓励增长黑客们伪造“僵尸用户”?(值得注意的是,此款应用在2015年1月4日之后,在苹果商店中变不再更新,产品并没有火起来。虽然产品停更的主因,不该是由此引起的)
相反地,在第3章“获取用户”部分,作者提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“从最笨的事情做起”,比如Airbnb创始团队挨家挨户帮房东拍照,网易云协作团队邀请近百位意见领袖参与内测。
我更欣赏的是,“笨办法”获取用户。
让我们多一些真诚,少一些套路。
一句金句
促活,是做产品的重中之重,最后用一句书中引用的日本谚语来结束这篇读书笔记。
“鸟不鸣,信长杀之;鸟不鸣,秀吉使鸣之;鸟不鸣,家康待鸣之。”
注:文中图片引用自 gitbook,侵删。
changelog
2017-09-02 添加行动卡和金句卡 0.5h
2017-08-31 初稿 2.5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