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阅读一本书《Persuasive Advertising》,中文译名叫《广告说服力》。在豆瓣图书,有的人对此书评价极高,说是「不想让对手看到的书」,还有人「自私」地给它打「1 星」。读了这本书之后,我也打了「1 星」。
这本书用的是元分析综述的方法,在证据的效力层面,是最令人信服的那种。因为,元分析是聚合了所有相关的主题进行,从更高层次的视角鸟瞰,从不同时空、不同组织的科研成果中,归纳提炼出最精华的要点。
在扫视全书目录,概览精华的过程中,一个信息点吸引了我的注意:Guilt。我有点好奇,平常我都看过哪些广告,利用了人们的「内疚」心理呢?一时想不起来,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,我跳着阅读了相关章节。
在全书的3.4小节,专门讲了在情感(Emotion)策略之下,广告如何从「内疚(Guilt)」效应来说服受众的。
广告如何利用我们的「内疚感」
在阅读过程中,我发现,原来广告是这样利用「内疚(Guilt)」的:
罪恶感可能来自于做了一些违反自己标准的事情(例如,违反合同)
或者没有采取适当的行动(例如,没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)
内疚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来弥补。
我恍然大悟,想到:公益广告可以用这招啊,让人们因为罪恶感或者内疚感,去做一些有利于公共事务的好事,比如垃圾分类等。接着,我马上联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公益广告:「没有买卖,就没有杀害」。 隐隐想起,那是姚明作为代言人的保护某种珍稀动物的广告。
公益广告,姚明:「没有买卖,就没有杀害」
搜索资料之后,找到了 2012 年的一篇报道:姚明:“没有买卖,就没有杀戮”。
原来,这是一则「护鲨公益广告」,姚明还在电视广告里,端起了有着鲨鱼鱼汤的碗,说:「如果你能看到鱼翅汤是怎样做成的,鲨鱼的鱼鳍是怎样被割下的,以及每年有7000多万条鲨鱼最终因为鱼翅汤而送命,你还想购买它吗?」
图片来源:网络
很明显,这则广告,就是试图唤起吃鲨鱼汤的人,心中的道德感,号召他们停止购买和饮食鲨鱼的行为。就像书中推荐的广告手法:
Lead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ir standards. 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准则。
人们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和道德底线。如果,宣传内容鼓励更高的道德准则,能够让受众回顾自己的个人信念,进而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。
这与古代大儒王阳明那掷地有声的「知行合一」理念,如出一辙。
用内疚感,召唤受众「知行合一」
从「知行合一」的这种古代模因,我联想到了心理学里关于「说服」的核心理论,它的专业术语叫「认知失调」。
这个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,相关的论文已经累计被引用44953次了,主要意思是指人们处于相互冲突的态度、信念或行为的情况。 这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不适感,从而导致一种态度、信念或行为的改变,以减少不适并恢复平衡。比如说,当一个人有抽烟行为时,他在认知上,又想到抽烟容易引发癌症,那么这人处于「认知失调」的状态。
正例:睡在4号上铺的兄弟
对照书里提及的一个历史广告,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了内疚引发的认知失调的:
二战时,纽黑文铁路公司(New Haven Railroad)利用「内疚感」让人们接受拥挤的火车。这则著名的广告叫「睡在4号上铺的兄弟」。
(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)
可以看到,海报展示了火车内部情景的特写,对比鲜明。上铺的英俊男子,双手抱颈,眼神预示着他心事重重,难以入眠。旁边的头盔象征了他的士兵身份。在下铺,则是熟睡着的两个战士。
在左侧,文案写成了一封信的样式,主要的信息点,翻译成大白话来说,就是:前线战士很累,他们背井离乡,经历困苦,有的人此时却心事重重。同情他们吧,让出座位、卧铺或者美食吧。
据说,这则广告在当时感动了美国国民,进而扭转了广告主(纽黑文铁路)的负面形象。我引用一则评述:
历史学家弗兰克.福克斯(Frank W. Fox)称之为“最著名的单幅战争广告”和“史上最有效的广告之一”。
此外,一个对14个实验对比的元分析(O’Keefe, 2000),也证实了「内疚(Guilt)」效应。书中也有介绍一个实验,使用「内疚」感让人们节约用水(Shariff & Norenzayan, 2007)。
反例:过度渲染内疚,形成道德绑架
当然了,这种效应的使用,需要有一个「度」,不能变成一种道德绑架。
一项小规模、非实验性的研究招募了63名被试,他们观看了两则广告。研究发现,当受试者感知到广告商的操纵意图时,内疚感的说服效果较差,甚至可能造成反作用。
全国「战疫」,让我们帮助最可爱的人
就此,我想到了当下的全国「战疫」,人民日报新媒体也采用了「内疚」的宣传策略。下面是一副我回忆得最清楚的「战疫情」宣传海报:
(图片来源:人民日报微博)
图片两侧也是对比鲜明,左侧时是医护人员出发。右侧是六天之后,奋战在疫情防护一线的她。
虽然我不能得出「内疚」效应与援助行动的「相关关系」和「因果关系」。也就是说,做出这样的推论:因为这种采用这种引发道德感的宣传策略,提升了人们优先给医护人员口罩的行为。
但回过头来细想,对我而言,是在心里唤起了那种道德义务感的,我这样想:他们那么辛苦,让人揪心。最急需N95级别口罩的是医护人员,口罩优先给他们,是义不容辞的。
然后,我也参与了给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口罩募捐(虽然因为政府征用了口罩,而被退回款项。)
小结
在特殊困难时期,需要一部分人在前线奋战与牺牲。比如战士奔赴战场、医护人员坚守病房,在宣传说服时,采用「内疚(Guilt)」效应,引起人们回想起自己的「道德感」,引起恻隐之心,为那些「可爱的」奋战在一线的人提供帮助。
对于自己的启示则是:平常在做事之前,先想想反面,做一个「心理对照」。想一想,如果不这样做,我会不会「内疚」?比如,读了很多书,听了很多读书的道理,但是没有写笔记,输出自己的见解。我会不会后悔内疚?
黄建迪
2020/2/5
(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3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)
参考资料:
《广告说服力》 [美] 斯科特·阿姆斯特朗
4号上铺的兄弟-百度百科
The kid in upper 4: How Nelson Metcalf, Jr., sold support of the soldier next door to a disgruntled public during World War II .Highbeam research